鱼资源好、鱼密度大,一般来说只要你钓技不是太差,渔获都不会少。但近几年来鱼资源日益匮乏,在一些自然水域不但鱼少而且被钓得非常滑,很多钓友出钓一天渔获惨淡,很打击积极性。
但有的钓友却渔获尚可。如果是偶尔一次渔获不少,那绝对靠的是运气;可个别钓友次次都渔获颇丰,那其中就有技巧可言。本文就介绍这类钓友的四种做法,也可以说是四个小技巧。
钓友圈有“三分钓技、七分钓位”一说,钓位选得好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鱼资源的不足,所以说钓位选择成了野钓中的核心关键。
一些钓友到达钓场并不急于下竿,而是绕着钓场走走看看,通过观察水流、水质、水深、风向以及地形和鱼星等来确定钓位,一般来说是依据鱼的三性“趋氧性、趋温性、趋食性”来判断哪个位置有鱼或容易聚鱼。
仅仅依据鱼的“三性”还不够,高手野钓选钓位还非常注重僻静,我们权且称之为鱼的“趋僻性”,自然水域的鱼尤其是大鱼,对人为发出的声响最为敏感,稍有动静就会逃之夭夭。所以野钓选钓位尽量不要选择钓鱼人集聚或人来人往的地方,把那些偏僻、肃静的地方作为首选,选择这类地方选作钓位只是要注意安全。
很多钓友说现在钓鱼是靠天吃饭。的确,天气不给力很可能让你颗粒无收、空手而归,像气温、气压、风力、风向等在野钓中绝对能左右你渔获多少。
于是钓友们出钓前养成了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比如冬季选气温相对高的天气,夏季找相对凉爽的天气,像阴天、雨天、选择夜钓等,气压能达到1000百帕或超过1000百帕都是适宜钓鱼天气。还有钓友们常说“无风不钓鱼”,在有风的时候,鱼的活性大、觅食欲望强烈、开口相对其他时候要好得多。
现在正值夏季,钓友们纷纷选择夜钓,但在出钓前注重天气预报的时候却忽略了月亮的圆缺,甚至有的钓友还认为在皎洁的月光下垂钓会方便很多,事实上在有月光的夜晚鱼是很难钓的。
有人认为是因为受月球会引起潮汐变化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在月光下容易有人身影,影响到鱼的开口,不论是哪种原因,我们要尽量避开阴历15前后几天去出钓,而选择初一前后10天左右出钓效果要好很多。
高手搭配饵料讲究的是味型和状态,在味型上注重鱼的适口性,遵循钓鱼谚语说的“春腥、夏淡、秋香、冬浓”;在状态上讲究鱼的易入口性,一般来说软饵优于硬饵,粉饵优于种饵,尤其是台钓,讲究的是诱钓结合。只是在小杂鱼多或走水时用硬饵和种饵,其实是一种无奈之举。
这里需要重点提醒钓友一下,谚语中的“夏淡”并非指清淡,而是指味淡要淡,不仅说腥味还包括香味,夏季野钓饵料中适量加腥香会数倍提高诱食效果,这段时间的文章中一直强调这个问题,有兴趣的钓友可以翻看我前面的文章。
另外,在注重饵料的味型和状态外还要注意饵料的颜色,虽说鱼的视力不强,但大家也不要忽略了饵料颜色对鱼的吸引力。一般来说,钓鲫鱼时,红、白、黄颜色的饵料对鱼有诱惑力;钓鲤鱼时,泥沙颜色的褐色和棕色饵料有诱惑力;钓草鱼时绿色饵料效果更好。
我们平时垂钓的淡水鱼有鲫鱼、鲤鱼、青鱼、草鱼、鲢鯒、黄辣丁等,他们的习性各不相同,有的喜暖怕寒,有的喜寒怕暖,有的喜氧,在水体溶氧量低的情况下活性变弱甚至会死亡,而有的耐低氧,在溶氧量低的环境活的依然优哉游哉。
一年的四季交替,天气的冷暖阴晴并不能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能做到的只能是顺应或选择,针对野钓,我们可以根据外界环境条件选择所垂钓的不同目标鱼。
比如在夏季,在气温不太高、水体溶氧量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钓鲫鱼、鲤鱼、青鱼等底层鱼;在相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钓中上层的鲢鯒鱼和草鱼;在气温高又缺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钓黄辣丁,往往会取得不错的渔获。
以上的四个小技巧体现了在常规操作中的变通,墨守成规甚至人云亦云,永远钓不好鱼,尤其是在自然水域的野钓,因为环境多变而导致鱼情多变,能不能考虑周全、随机应变、适时调整大概率就是钓鱼高手和经常“空军”钓友之间的差别,也应该是钓友们常说“钓无定法”的Z真实写照。
我是悠鱼乐好,后续会继续分享我在钓鱼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期待钓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悠渔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