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砖茶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品之一,数百年来深受新疆各民族群众喜欢。
在新疆长期生活的人都知道,在天山南北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走进哪里的餐馆,无论点什么饭菜,主人都会免费奉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这种茶呈深褐色,茶水透亮,香味浓郁。
有人叫砖茶也有人叫茯茶,那么它们是不是同一个茶种呢?
日常生活中说的砖茶,简单来说就是压制成砖型的茶叶,这是从形状上来说的,常见的茯砖茶、米砖茶、黑砖茶都属于砖茶。
茯砖茶,简称茯茶、附茶,是我国边销茶的重要品种,也是砖茶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一块用牛皮纸包的茯砖茶来看,整个茶块表面整齐光滑,颜色呈深褐色,用手掰开,茶叶内部呈层状分布,叶片与茶梗紧紧的压制在一起,散发出纯正而浓郁的茶香味。
在新疆生活的少数民族大多天性豪爽粗犷,喝茶的习惯和口味,和南方大相径庭。
对于呈茶的器皿,喝茶的环境都没有太多讲究,人们习惯大碗的喝茶一饮而尽,但是老百姓对于茶叶的喜爱程度丝毫不亚于内地。
在新疆各地间就流传着各种说法表达着对茯砖茶的喜爱,比如“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茶”、“一日不喝奶茶,三天浑身难受”等等。
那么这种叫做茯砖茶的茶叶,究竟用什么原料制成又是什么时候来到了新疆?
生活在新疆的人为什么会对这种茶叶一往情深难以割舍?
新疆自古至今都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并重的区域,尤其是游牧文化有主要以肉食为主的文化特征。
在当年游牧民族没有茶喝时,因为所吃的食物脂肪含量太高、油水太重,所以经常生病,因此需要蔬菜、植物等维生素的补充,而茶恰好拥有这个功能。
在有了茶以后,人们明显感觉到消化通畅了,疾病也减少了,因此茶对于他们有生理需求的一个基础。
但新疆并不生产茶叶,新疆的茶又是从何而来呢?
茶文化在盛唐时期达到了顶峰,也是在这时传到了祖国遥远的边陲。
唐代政府制定了以茶治边的国策,既然是以茶治边,就需要源源不断的从中原把茶叶运到西域,从西域把良马换回来,于是就有了茶马古道。
最早供应的茶叶是散茶,古代的散茶并非我们如今论斤称而后装盒的茶叶,而是指将加工好的茶叶,用竹片一卷一卷的包裹成圆柱形,再放到马或者骡子身上。
那么一开始茶马古道运输的都是散茶,为什么在如今的新疆我们使用的会是砖茶呢?
在宋代,茶商为了运输方便,将茶叶制作成了饼形,就如我们今天在市场上看到的饼状普洱茶。
而在明代,朱元璋看到百姓为了制作饼茶费尽了功夫,而且这种饼茶的出现也助长了当时的腐败之风,因此他下令禁止所有人制作和出售这种饼茶,此后,才开始有了各种不同形状的茶。
砖茶的产地主要在湖南地区,在过去,茶商们从湖南运输茶叶到西北地区既耗时又费力,于是他们选择了陕西省泾阳县作为茶叶中转站,恰恰正是那时茶叶的包装再次发生了变化,中国历史上第一块砖茶出现了。
茯砖茶的制作过程:剁茶,打吊,端柯朗,畅锅,捶茶,检验,晾晒,堆垛八道工序。
其中堆垛俗称发花,是泾阳制作茯砖茶的看家本领,也是茯砖茶独特香气的奥妙所在。
茯砖茶原料产自湖南,却制成于泾阳,因此,西北茶商长期获利,而湖南本地茶商却收益不大,半个世纪过去了,湖南茶商依然没有突破这个瓶颈。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组织了一批科研人员,研究出了茯砖茶的制作工艺,从那时起,湖南当地开始制作茯砖茶。
两年后,湖南益阳茶厂正式运营,从此湖南益阳生产的茯砖茶,便和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
那不同的民族之间,饮用茯砖茶有什么区别呢?
茯砖茶对新疆各族人民都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请期待下一篇《原来砖茶对新疆有着这么多重要的意义》。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