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曼龙鱼鉴赏网

探索顶级艺术品之旅:雍正珐琅彩瓷器的独特魅力

06-07

探索顶级艺术品之旅:雍正珐琅彩瓷器的独特魅力

人人都喜欢雍正的珐琅彩,被神话了的雍正珐琅彩到底有多美?看实物,多比较方能领悟最有艺术品味的雍正珐琅彩。

先说说,再看看,再发言,似乎一切的美好都可以送给这个雍正的珐琅彩,所有的结论都可以这样说:雍正珐琅彩是中国最出彩、最昂贵的艺术品。

雍正珐琅彩花鸟碗 台北故宫藏品

瓷胎画珐琅是釉上彩品种之一,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著名的宫廷御用瓷器,是至今为止瓷器艺术最高的杰作!

几千年来,中国人都是通过绘画把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最早的绘画是在岩石上刻画,后来在陶器上、青铜器上,目地就是文化的传播,如今最好的传播就是影像作品,把文化留下来,留给后人,这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没有影像技术,只能靠人工手绘,绘在绢上、纸上,中国的艺术一代一代都有体现和传承,直到今天。

表达出来的,中国的书画做的最好,想把千年的艺术保存下来,雍正的珐琅彩做的最好,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珐琅彩不得不承认,还没有哪一个朝代瓷器艺术品能够做到雍正珐琅彩这样的颜色秀丽,画工超美,以瓷胎为画绢,沿袭了中国画的布局章法,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中国画用在一个白瓷上,不得不佩服雍正皇帝的伟大。

艺库展品

书画可以保存千年,陶瓷却能保存永久,只要不损坏,这个把瓷器艺术做到极致的珐琅彩可以传承万年。

画珐琅是在金、铜胎上以珐琅颜料直接描绘图案和画面,再经过烧制后显色而成,它富有绘画趣味,因此,亦可称之为“珐琅画”。

康熙五十年(1716年)以后,广州和欧洲的画珐琅器制作匠师先后进入清宫内廷珐琅作供职,参与指导并烧制画珐琅器,从此,清代画珐琅的生产走上了成熟、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在此基础上到了雍正时期,画珐琅器继承并发展了康熙晚期薄、平、光、艳、雅的风格特点,制作工艺日臻成熟和完善。

一、雍正朝画珐琅有以下六点特色:

1、风格独特的器物造型

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器与同时期的瓷器、漆器一样,胎体制作规整,造型轻盈秀丽,而且器型多有创造,

例如:乌木把手执壶、云纹穿带盒、带托香插、卤壶、天球式冠架、六颈瓶、渣斗及仿植物造型的仿生作品(例如:双桃水丞)等新的器物造型都是在此时期创造的。

2、标新立异的色彩处理方法

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器,在珐琅釉料的色彩处理方面,除了继承康熙时期以黄色或白色等珐琅料做图案地色之外,并推陈出新,有所突破。

比较盛行一种以黑色珐琅釉料为地衬托纹饰图案,从而在器物表面形成一种貌似黑退光漆艺术效果的画珐琅器装饰方法。

雍正帝一向钟爱沉稳庄重的黑色,因此黑色成了雍正时期的流行色,因此黑色成了雍正时期的流行色,黑漆的光泽亮丽超越康、乾两朝,使用普遍,是此时期的一大特色。

雍正的墨彩一样价值连城

3、珐琅釉料制作上重大的贡献

雍正朝的画珐琅釉色花样翻新,它具体表现在使用进口的西洋珐琅釉料的同时,自行试制并烧炼成功了新的珐琅色釉近20种,极大地丰富了珐琅釉料的颜色品种。

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了宫中作坊新试制珐琅色釉的情况。

可见当时对珐琅器的制作十分重视,不断地试制新的珐琅彩料,遗留至今的一些精美作品不仅反映出当时精湛的画珐琅制作工艺水平,而且与珐琅釉料烧炼工艺的进步和颜色品种的丰富不无关系。

雍正珐琅彩花鸟盘-海外藏品

4、装饰纹饰的鲜明个性

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器装饰纹饰具有一定的格式,它往往以西洋式的花叶纹或图案式的番莲及荷花为锦地,配合画传统的四季花卉、鸟鹊、竹石等吉祥纹饰的开光;开光的式样很多,例如圆形、桃形和不定形等。

5、器底落款处极富特色

雍正时期的画珐琅器,许多都在器体落款处装饰吉祥纹饰,或者用云纹、龙凤纹、鹦鹉纹及螭纹衬托着年款,其形式别具一格。

6、与东洋漆器互为借鉴

部分具有日本工艺美术品味的器物,似乎与东洋漆器有关,一些器物显然具有日本文物装饰的品味,显示了雍正皇帝的个人喜好以及对东洋工艺的偏爱。

二、雍正珐琅彩的艺术性有多高?

1、雍正珐琅彩难以形容的艺术美!雍正珐琅彩到底有多美?

我们可以用《陶雅》中的语句来评价雍正朝珐琅彩瓷器:“质地之白,白如雪也,一绝也;薄如卵幕,口嘘之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光,鲜艳纤丽,蝶有茸毛,且颈项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如蝇头,四绝也。”

我们看到这些珐琅彩,不正是这“四绝”的完美体现!

雍正制作珐琅彩瓷器所需要的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专供,白瓷胎运到宫廷后,在雍正皇帝的亲自授意下,在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由宫廷画家精心彩绘,又有专人题写诗句、款印,最后入炭炉经600℃炉火焙烧而成。

雍正朝的珐琅彩不惜工本,名手彩绘,名工烧制,一件珐琅彩瓷器烧制成功往往要经历数月时间。

由于珐琅彩瓷胎太薄,在二次烧制时极易破裂,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珐琅彩瓷器极为珍贵、数量极为有限。

早期绘制珐琅彩的颜料要从欧洲进口,雍正即位后,开始拨专款专项用于研发珐琅彩颜料,终于在雍正六年的七月研发成功,不仅能自炼出与原先进口颜料一样的颜色,还大大丰富了颜色的种类,这一研究成果使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器制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美到不敢相认的雍正珐琅彩,含苞欲滴-艺库展品

2、不断创新的珐琅彩颜料为绘画质量提供保证

康熙时期和雍正早期,造办处尚不能自行提炼珐琅彩的彩料,以致许多颜色必须仰赖进口,而透过不同色料的混合调配才能创造出更多的颜色。

那时珐琅彩颜料只有八种,分别是:“月白色、黄色、绿色、深亮蓝色、浅蓝色、松黄色、深亮绿色、黑色”以上共八样。

远远满足不了雍正在白瓷上的绘画要求,所以雍正早期的珐琅彩和康熙相比没有多大的进步。

雍正六年(1728年),怡亲王允祥在造办处主持彩料提炼计划,最后成功地提炼出18种颜色,为雍正珐琅彩瓷的产烧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例如造办处的档案中记载:“雍正六年七月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本月初十日怡亲王交西洋珐琅料:“月白色、白色、黄色、绿色、深亮绿色、浅蓝色、松黄色、浅亮绿色、黑色,以上共九样(西洋彩料)。

新增珐琅料:“软白色、香色、淡松黄色、藕荷色、浅绿色、酱色、深葡萄色、青铜色、松黄色”以上共九样,共计十八种颜料。

珐琅彩、粉彩的釉料种类在雍正前期的确不多,但随着制作需求,造办处在原有进口基础上不断研制、创新,许多新彩釉随后产生。

该史料所提到的几种“新增珐琅料”最能说明问题。 

3、金红彩的发明

珐琅彩颜料中,并未包含红色颜料,致使雍正皇帝和怡亲王仍然必须持续督促研发工作的进行。在以西洋技术为前导下,一类以金发色的金红彩。在广东匠人潘淳研究下研发成功。

在色料中添加金子制成的“桃红颜色的金子红铜料”,故可将之视为是深受西洋以金发色概念启发,应运而生的技术,在该一技术下炼出的粉红色珐琅料。

流露于《活计档》记事中,雍正皇帝和怡亲王纷纷关注红料器的烧造,甚至于炼料成功后,雍正皇帝仍然要求造办处必须学习配置红色珐琅料,而能明白正是延续康熙朝以来力求突破的反映。因在清朝前所未见,遂对清宫造成极大的冲击。

为了表示对“红彩”的重视,尤其是画有红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这两枚印章:“金成”、“旭映”。也是雍正朝珐琅彩瓷上经常出现的两枚印章。

不过透过现在的显微观测,却发现雍正朝其实已能掌握源自西洋以金发色的技术。此一传承自康熙朝,从广东一路到清宫,乃至拓展至景德镇的金红彩,其成就足以和古今中外相互辉映。

玉兰花画的最好的雍正珐琅彩-艺库展品

4、雍正解决了高白釉珐琅彩着色问题

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为素胎,所以必须用黄、胭脂红等作地子,然后再绘制纹样。其画法也是从铜胎画珐琅移植而来。

康熙瓷胎画珐琅器,需要从景德镇御窑厂烧制(涩)素胎的瓷质器物,再到宫里造办处画珐琅图案,再入低温小窑烘烧形成所谓色地画珐琅瓷器。

雍正七年,另一项革新得以完成,解决了高度白色釉上着色绘画的问题,并有了更细腻多样的国产珐琅颜料,珐琅彩可以直接在画在高白釉的瓷器之上,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细腻无瑕的高白釉瓷器,然后到宫内造办处由画匠直接在釉面上绘制珐琅纹饰。

这样可以发挥艺术创作,是的雍正的珐琅彩瓷器造型雅致,构图清丽,极具艺术感。


雍正不但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珐琅彩料,并启用顶尖的宫廷画师和文人官吏绘图题诗。同样地,在装饰纹样上,由于雍正皇帝倡导「内廷恭造式样」,亲自发出「秀雅」、「细緻」的要求。

也指定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院画家为画珐琅器製作稿样。

在其影响之下,无论是满饰纹样或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美轮美奂。这使得雍正一朝的珐琅瓷器无论在瓷胎的制造和色彩的调和以及构图的艺术上都达到顶峰。

个人认为龙纹画的最好的雍正云龙海水梅瓶-艺库展品

三、雍正珐琅彩从设计到到烧制都严格把关

1、器型的设计严格

“珐琅彩瓷”制作时各项进程都非常严谨,先由造办处设计者绘制造型,呈览应允后,交与宫内木作制作木样。再次呈览应允后送到景德镇御厂交与督陶官制胎。

烧制好的瓷胎运回宫中,由造办处设计图案,允许后让珐琅作绘画者绘画烧制。其中器物上的题词、印章、落款等都各有专人分工,包括题词的临摹、字体也由统治者亲自指定安排。

总之,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把关。正是如此,雍正瓷胎画珐琅才凝聚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成就,发展为清代彩瓷顶峰。

同时,统治者的积极参与又使它充满皇家气息。珐琅彩瓷制作数量相对较少,所以弥足珍贵。

特别是康雍时期主要用于帝王赏玩,如果下赐重臣或外交互赠时一般都有记录存档。

研究表明,传世珐琅彩瓷绝大多数属于清宫旧藏,几乎传世的所有珐琅彩瓷自盛清后皆收藏于乾清宫中的库房里,连同乾隆朝配制的楠木匣一起收贮,流传有序。

2、雍正皇帝亲自把关

雍正极为喜爱珐琅彩瓷,不但加强巡视和督察,还亲自参与珐琅彩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对使用的原料、绘画图案乃至瓷器的样式、尺寸都要一一过问。

宫中档案中有不少关于雍正时期责令烧造珐琅彩瓷的记载。

雍正十年六月十三,太监传旨:“今日呈进画珐琅藤萝花磁茶圆,再画珐琅时不必画此花样。其百蝶碗画得甚不细致,钦此。”

对于烧造得非常出色的珐琅彩瓷,雍正皇帝还会赏赐画匠及烧造人。如档案记载:雍正八年三月初六,当郎中海望呈进一对珐琅彩鼻烟壶时,雍正问道:“画此壶是何人?烧造是何人?”海望奏曰:“此鼻烟壶系谭荣画的,烧珐琅釉的是邓八格,还有几名太监帮助办理烧造。”

奉旨:“赏给邓八格二十两,谭荣二十两,其余匠人等尔酌量每人赏给银十两,钦此。”

由于雍正皇帝偏爱珐琅彩瓷中的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擅长此技法的画家汤振基、邹文玉也曾多次受到皇帝嘉奖,在清档案中便有记载。并于雍正十一年每月给邓文玉的钱粮加赏一两。一位君临天下政务繁忙的皇帝,对珐琅彩瓷的制作关心到如此程度,甚至对烧珐琅的匠人也体恤入微,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最精彩的水墨山水葫芦瓶也来到了艺库,许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这么多的顶级艺术品都汇聚到艺库,原因就是我们慧眼识珠!

3、珐琅彩的传承

“庶民弗得一窥”的珐琅彩瓷,从其创烧到衰落都是仅仅局限于宫廷之中的御用品。当初,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清宫造办处的匠师将传统铜胎画珐琅的技法成功地移植到了瓷胎上,开始使用珐琅彩料在瓷胎上彩绘装饰纹样,由此创制了一个瓷器新品种。

雍正继位后,更是持续推动珐琅瓷的烧制,无论从技术还是装饰上都取得了承前启后的突破。

珐琅彩瓷绝大多数属于清宫旧藏,其表达的无限艺术性,今天依然成为所有立志收藏的鉴赏和追逐的目标。

对于珐琅彩瓷器民间有很多说法,比如称之为“古月轩瓷”,由姓金名成字旭映者所画。也有的说法认为是由胡姓画匠所画的瓷器,为了显示出处,将“胡”字拆开,是为“古月”。

然而时至今日,古月轩的藏品越来越多,顶级的雍正年制、雍正御制珐琅彩也越来越多,他们之间的差距也立分高下。

资料中无任何资料证明“古月轩”是珐琅彩的代名词,所以,雍正的珐琅彩还需要更多的实物来讲述这个神奇的艺术品品种。

民国时期开始的古玩界曾流传“古月轩”一说,虽然没有根据,但至少表明珐琅彩瓷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与神化程度。仔细观察皇家御用的珐琅彩瓷与古月轩彩瓷,有明显的区别!

雍正珐琅彩该有的艺术表现

四、雍正把瓷胎珐琅彩推到新的高度

1、唐英是雍正瓷器的转折点

说到雍正珐琅彩这里不能不提到唐英,他于雍正六年起担任御窑厂的督陶官,正是由于他的督窑有功,御窑厂才能烧制出造型完美、白润坚质的薄胎瓷,为珐琅彩瓷器的制作提供了首要条件。

珐琅彩瓷器是在清康熙皇帝的亲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

雍正珐琅瓷不论胎体、造型、绘画、色彩、书法、印章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

雍正珐琅彩之所以呈现如此完美的形貌,与当时的帝王雍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严肃苛刻的雍正对瓷器有着非同一般的喜爱,不但时常把玩欣赏,还直接参与到瓷器的制作中去,于是在一道道旨意的督导下,宫廷造办处的工匠们,在继承前朝经验的前提下,开始了对珐琅彩瓷新的探索。

雍正是一位审美情趣偏重清新雅致的帝王,他将自己的追求融入宫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他对常用的宫廷器皿在装饰纹样上倡导“内廷恭造式样”,要求宫廷文物必须与宫外生产的“外造之气”有所区别,亲自下达“秀雅”、“细致”的御旨。

特别指定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宫廷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稿样。而前朝所制的珐琅彩瓷主要采用的是色彩单一,品种不多的进口珐琅料,无法满足皇帝要求。

为此造办处的工匠们不得不开始了国产原料的试制。在雍正六年,宫中自制彩料获得成功,多种淡雅的色彩,为雍正珐琅彩多姿的纹饰提供了丰富的色彩。

雍正珐琅彩小小的茶具寄托了多少文化内涵,只能慢慢理解!

2、院画的风格发展

雍正帝喜欢水墨画及设色山水,要求把“院画”复制到珐琅瓷器上,有如国画“勾、画、皴、染”各种作画技法都要运用,使得纹案活泼,主体感强。且在画面上增加了诗文、书法和印章,形成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的中国画形式。

雍正珐琅彩瓷器,无论是满饰纹样还是装饰有诗、书、画、印四种元素的组群,无不美轮美奂。

经过雍正皇帝特别嘉许的装饰纹样,如青山水、赭墨山水、百花斗方山水,和孔雀纹、飞鸣宿食雁,以及经过审核同意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等装饰纹样,都可视为是表现于珐琅彩瓷的帝王品味。

五、珐琅彩瓷在雍正朝的几个转变与发展

我们从技术和装饰纹样两个方向,看看珐琅彩瓷在雍正朝的转变与发展。

1、诗书画印

「诗」,指选录自隋、唐、宋、元、明历朝诗人的名句。

「书」,是皇帝钦点写字人的书法。

「画」,乃由画珐琅人执笔或转绘自院画家手稿的图画。

「印」,则为呼应装饰纹样,分别由一组三个字的词彙所组成的吉祥佳句。

雍正皇帝于雍正五年(1727年)降旨颁发“内廷恭造式样”,指示宫廷文物必须与宫外生产的“外造之气”有所区别,以从中建立一个专属宫廷的风格样式。

在装饰纹样上,雍正皇帝提出了“秀雅”、“细致”的要求,同时也指定了唐岱、戴恒、贺金昆、汤振基和郎世宁等画家为画珐琅器制作稿样。因此,雍正珐琅彩瓷无不美轮美奂。

就珐琅彩瓷的装饰纹样而言,诗书画印四种元素因鲜见于宫外造作,故堪称为“内廷恭造式样”的典范。

追溯起源,虽然在康熙朝已偶有此种先例,然而因装饰在雍正珐琅彩瓷上的图画、题句和印章,乃至于器底款识,都有更为丰富多元的组合和格式,不仅一举改变了康熙朝的风格,而且在画匠和写字人的通力合作下,诗画印三者意涵相通,互为辉映。

2、山高水长

“山高水长”用以形容古代读书人的道德风范,反映出雍正皇帝期勉自身的德行能与寿命相始终。

追溯历史典故,“山高水长”用以形容古代读书人的道德风范。

在这组以青绿山水为装饰纹样的作品上,印文也相呼应地出现“寿如”、“山高”、"水长"和"寿如"、"德高"、"志远",明显地反映出雍正皇帝不仅期勉自身的德行能与寿命相始终,同时也盼望能活得像自然山水一样天长地久。

3、鸟语花香

“鸟语花香” 的出现,象征了太平盛世,也改变了康熙朝静谧的画面,将一幅幅“精细”、“秀气”的珐琅图画装点得热闹非凡。

事实上,从珐琅彩瓷产烧背景的渊源脉络来看,康熙朝时西洋画珐琅器与技术传入清宫创烧之际,必须使用原施于金属胎的珐琅料施涂于瓷器上。

康熙时造办处尚未能自行提炼彩料,以致许多颜色必须仰赖进口,而透过不同色料的混合才能创造出更多的颜色。在以西洋技术为前导下,珐琅彩的彩料的丰富应用,雍正把瓷胎画珐琅做到了极致!

六、雍正珐琅彩的艺术特点

1、珐琅彩的绘画技法

绘画是珐琅彩瓷的精华所在,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

这些名家的画稿被画工精心的描绘在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特色,(宫廷画家是否亲自在瓷胎上作画,他们除了画稿,也有机会直接在瓷胎上作画,一些出神入化的瓷器,他们直接作画的可能性极大)。珐琅彩瓷的绘画无疑是其精华所在。

这些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的画稿被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使这一瓷品的绘画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层位。珐琅彩瓷器胎白釉润,色调明快,其精湛程度远非其他瓷器所能比。

2、珐琅彩绘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

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构图上是讲究对称的规矩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缺乏生气。

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在色地上画缠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团花中心书寿,“万寿无疆”,“九秋菊花”等。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差一些。  

雍正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雍正时期有色地彩绘,但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白地彩绘能更好地突出珐琅彩釉的艳丽鲜亮。

雍正珐琅彩纹饰多为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同时在绘画中配以相应的诗句,溶诗、书、画于一体,别有风味,显得更加高雅。

雍正时期还盛行单色作画,如用胭脂红、深兰、墨彩……任选一色成画,颇有中国画风格。这是独创,特别靓丽。  

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枝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由于乾隆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枝艺。于是乎珐琅彩有些退后,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  

3、一改康熙的绘画风格

雍正珐琅彩瓷器在图案装饰方面,一改康熙珐琅彩只绘花卉,有花无鸟的单调局面,大量出现描绘院画风格的花鸟、花卉、竹石、山水等图案,画面空白处题以书法极精、内容文雅的相应诗句,而且诗文的引首都有一方朱文闲章,句末则有或两方皆朱文、或上为白文下为朱文的闲章。

雍正珐琅彩瓷器真正成为制瓷工艺与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

七、雍正珐琅彩的题诗格式

雍正珐琅彩瓷器上大都题写五言或七言诗句,一般为两句,也有题一句的。其内容常与所绘纹饰题材相呼应。如:

(1)画山水题:“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或“一江绿水浮岚影,两岸青山夹翠涛”。

(2)画燕子题:“玉剪穿花过,霓裳带月归”。

(3)画兰花题:“云深瑶岛开仙迳,春暖芝兰花自香”。

(4)画牡丹题:“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

(5)画莲花题:“妆凝朝日丽,香逐晚风多”。

(6)画芙蓉桂花题:“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

诗句均为行草书体,笔画流畅,与器形、纹饰相配,相得益彰。

诗句的迎首和末尾均配以内容文雅的闲章。

章之形状有椭圆形的、也有长方或方形的,用料有矾红和胭脂红两种,矾红印较平滑,颜色接近橙红色,胭脂红印则有凸起感。绝大多数器物上诗句迎首钤一印,末尾钤两印,也有少数器物上的诗句迎首无印,而只在句末钤印。

雍正珐琅彩的题诗印章

1、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迎首:“佳丽”,句末:“金成”、“旭映”。图章内容与所绘图案亦有关系。

2、雍正时这些题诗的书法极佳,并于题诗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配合。

凡画竹,都用“彬然”、“君子”章;画山水则用“山高”、“水长”章;画凤鸟则用“凤采”章;画梅花,则用“先春”章;画黄色红色秋花的图案,则要用“金成”、“旭映”章。

八、雍正珐琅彩专人负责写款和题诗

1、珐琅彩书写底款者,谁是为珐琅彩瓷器书写底款者,从档案记载来看,应是原武英殿修书处的写字人,后调到造办处效力的徐同正。

2、珐琅彩诗句书写者,而雍正珐琅彩瓷器上的诗句,多为戴临题写。

戴临为武英殿待诏,档案记载雍正皇帝多次降旨,命戴临在珐琅彩瓷器上题写诗句。

如“雍正九年四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白磁碗一对,奉旨:着将此碗上多半面画绿竹,少半面着戴临选诗句题写,地章或本色配绿竹,或淡红色、或何色酌量配合烧珐琅。钦此。于八月十四日画得有诗句绿竹碗。”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八年唐英奉旨所编《陶冶图编次》(凡二十则)上的文字说明,也是由戴临书写的。

台北故宫的雍正珐琅彩

艺库的雍正珐琅彩小碗,简直精彩纷纭!

3、雍正款识内外有别

对于雍正朝这些珐琅彩瓷、类珐琅彩风格的洋彩瓷,以及不同烧制地点的瓷器如何加以区分,除了彩料、工艺本身的不同外,从款识上也可看出其间区别。

《雍正年制》款:最典型的雍正珐琅彩瓷是以蓝色珐琅料在器物底部书写《雍正年制》四字款识,此类款识的珐琅彩瓷器,彩绘纹样和写款的等工序都在清宫内造办处中完成,属于清宫料款一类。

《雍正御制》款:许多雍正茶膏和中药材的包装器物上都书写了《雍正御制》款,《雍正御制》款和《雍正年制》款有何区别,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不敢轻易下结论。等收集到一定素材,才能定义!

雍正珐琅彩小碗 台北故宫藏

四字双行宋錾体印章式款最为多见,款外围以双方框,框线外粗内细,极其规整,很像是用刻好的图章印上去的。

雍正珐琅彩瓷器也有署青花款的,所见有“雍正御制”四字双行外围双方框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外围双圆圈,青花款都是在景德镇御窑厂在施釉前书写在瓷胎上。

从总体上看,在清朝入关的(268)年里,雍正瓷器制作是最完美的,特别是珐琅彩瓷为中国的陶瓷树立了难以攀越的高峰。

在封建社会中,皇帝的个人喜好往往可以影响整个朝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倾向。一般的文人士大夫,仅仅沉湎于自我欣赏,而最高统治者的审美则可以贯穿到所有的宫廷艺术品的制作中。

阿拉斯加犬性格咋样

宠物兔吃什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