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很多喜欢读历史的朋友肯定认为我是在胡说八道并准备给我上上历史课。众所周知“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的年号,而“开元”是唐玄宗李隆基(712年—756年在位)的年号,而且李世民是李隆基的曾祖父,按道理没可能不用自己年号而且提前86年用曾孙的年号铸币。但是事实就是贞观年间就已经在使用“开元通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看“开元通宝”的由来。
开元通宝由来及发展
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最初的“开元通宝”由书法家欧阳询题写,面文“開元通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规定每十文重一两,每一文的重量称为一钱,而一千文则重六斤四两。
许多人都认为开元通宝是年号钱,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有个年号是开元,这是错误的。开元通宝是非年号钱,在唐代初年就已经铸造,是由欧阳询亲自题字,欧阳询是初唐人物,而李隆基生于盛唐,二人生活年代相差百余年,从年代上讲,欧阳询就不可能给李隆基的铸钱题字。而李隆基将年号定为开元,纯属巧合。开元通宝的"开元"意思是国家刚刚建立,开辟新纪元,“通宝”,意指通行宝货。它不是年号,否则的话开元通宝就成了唐玄宗的钱了。以年号铸钱是北宋开始的,北宋以前的有唐一代,就是说整个唐朝,它的钱都叫开元通宝。
公元907年6月1日(唐哀帝天佑四年四月十八日),唐朝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其中闽,楚,南汉,南唐、后蜀等政权先后铸造过开元通宝,除南唐开元基本延续唐代开元通宝特点外,其余皆形制与唐有别。
开元通宝钱,在我国钱币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地位。开元钱的划时代地位表现在:唐代以前的钱币,多以形制或重量为名称,如刀币、五铢钱等,而自开元钱后,改称“宝”、“通宝”、“元宝”等。开元通宝是唐朝统治290年中的主要流通货币,而且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钱文模式和十进位衡法。
唐与五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使得开元通宝也是发行量最大,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其版别,样式繁多。由于铸期长传世丰富,故价格平平。开元通宝零售根据年代、工艺、材质不同价格在5到几万元不等,普通铜铸批发价大概为1.5-3元一个,通常为2.5元一个。一斤开元筒子钱批发通常价格为200-300元之间。
但由于其质量合理,通货控制得当,钱币做工比较精美,故深受百姓喜爱。开元通宝已经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大家可以去淘一枚收藏一下。为避免买到赝品,教大家几个鉴别方法:
听声音
开元通宝,尤其是初唐的,用料讲究,做工较为细腻,因年代久远,内部成分会有变化。铜质被氧化,尽脱火气。将真品开元掷于地上,清脆响亮,有一定弹性,声音低沉则证明其内部有裂。
闻气味
真品开元通宝很多都是罐装窖藏 ,有纯正的泥土香味,而伪品锈色来源于迅速的化学反应,往往有刺激性气味。
探针法
用缝衣针对生坑开元通宝进行试挑,把缝衣针针头向下竖直下压,放手后,真品开元通宝上的缝衣针会掉下去,而伪品由于做的锈往往富有一定弹性,针不会掉落。
比较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拿与几个开元通宝相同质量或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真品的开元通宝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也相同。而伪品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体积比它同一种物质大;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比它同一种物质小。如果是不同质量和不同体积的,而且是同一种物质的,则计算它们的密度,再比较,密度与同一种物质相同或接近的是真品,但是密度比同一种物质小的是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