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曼龙鱼鉴赏网

七十载河北考古历程: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探索

03-30

七十载河北考古历程:从旧石器到新石器时代的探索

#2021头条带你看河北#

#河北文旅看图识景#

石器时代考古回顾

自 1924 年,法国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 华及美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先后考察泥河湾,巴尔博将泥河湾盆地内的河湖沉积物命名为“泥河湾层”之后,泥河湾进入人们的视野。1972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培、卫奇先生发掘虎头梁遗址,在泥河湾附近的上沙嘴村北发现了纳玛象头骨化石和石器。1976年,考古专家贾兰坡、卫奇先生在河北阳原侯家窑遗址发现了10年前的古人类化石及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发现伊始,发掘者认为侯家窑遗址的文 化遗物出自泥河湾层,这引发了将泥河湾层的上限推到晚更新世的争论。

20世纪80年代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单独或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在泥河湾盆地持续开展了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共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300 余处,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石制品和20余件古人类化石。

早期代表性遗址有马圈沟、小长梁、大长梁、东谷坨、半山、飞梁、广梁、葡萄园、麻地沟、山神庙咀、霍家地、岑家湾、马梁、后沟等,中期代表性遗址有侯家窑、板井子、雀儿沟、漫流堡、摩天岭、新庙庄等,晚期代表性遗址有西白马营、梅沟、苇地坡、益堵泉、油房、虎头梁遗址群、籍箕滩、大底园等。

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马圈沟遗址证实了第Ⅶ文化层的存在,古地磁测年数据为距今 176 万年,这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已确认时代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马圈沟遗址所反映的泥河湾盆地距今 176 万年(第Ⅶ层)至120 万年(第Ⅰ层)之间的古人类文化序列,是华北地区最早人类出现、连续演化的直接证据。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的年代框架如图一。

除泥河湾盆地外,在涉县新桥、涞水北边桥、承德四方洞、迁安爪村(下层距今4.8—4.4万年,上层距今 2.8万年)、抚宁大所各庄、玉田孟家泉(距今1.8万年)、平山沕沕水、昌黎渟泗涧 等地均开展了旧石器时代考古工作。目前发现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已遍布全省。

1988年,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吕遵谔教授的指导下,保定地区文管所等单位对涞水县罗古台乡北边桥村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点进行了清理,获得同一男性的人骨化石18件,人工打击石片24件,动物化石1件,吕教授认为其年代与山顶洞人时代相当或略早。这是我国首次获得如此完整的智人化石。

1990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河北省、市、县三级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首次对玉田县孟家泉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2件晚期智人化石——顶骨残片和右侧上颌骨,还出土了2.4万件石制品及20余种哺乳动物、鱼类、鸟类化石,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将其命名为“孟家泉人”。

1998年,对于家沟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20平方米,出土打制和磨制石制品、陶片、骨制品、装饰品、烧骨、动物化石3万余件。经香港中文大学热释光年代测定,发掘出土陶片的年代距今 11700年,这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陶片,对于研究陶器及农业起源和旧、新石器时代过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新石器时代考古回顾

1955年发掘的唐山大城山遗址是河北省第一次发现龙山时期文化遗存。1957年,河北省文物管理处文物工作队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联合发掘的邯郸市涧沟遗址,揭露面积2620平方米,发现龙山、商、东周至汉代三种文化堆积,其中龙山文化因素属于河南龙山文化。1976、1978年,武安磁山遗址经过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2579平方米,共发现3座房址、74座灰坑和2处卵石面,及陶、石、骨角器等遗物近2000件。发掘证实,这是以陶盂、三足钵、支架、乳突足石磨盘为主要器物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遗存,是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因素。1977年7 月,苏秉琦、夏鼐、安志敏等考古学家考察了磁山遗址发掘工地,并将遗址命名为“磁山文化”。磁山遗址发现后,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炭化植物粟,鸡、狗、猪等动物骨骼相继被检测出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学术讨论的热潮。

从全省范围来看,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工作主要集中在冀中、冀南、冀东、冀西北四个区域。其中尤以冀中、冀南地区收获丰富,经过70年、三代考古人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已基本建立起本区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

1冀中区域

代表性遗址有徐水南庄头,易县北福地,容城北城村、上坡、午方、北庄、 白龙,安新梁庄、留村,曲阳钓鱼台,任丘三各庄、哑叭庄,三河县孟各庄,新乐何家庄,正定南杨庄,平山西贾壁等。

冀中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如图二。

南庄头遗址经过1987、1997年两次考古发掘,发现灰坑和用火遗迹,出土陶片、石磨盘、石磨棒、骨锥、骨镞等,及被切割的鹿角。在一条自然沟的北侧,发现有两个平面近圆形的红烧土堆,红烧土厚达15厘米,在其中的一个土堆中发现10余片陶片。经过年代测定,南庄头遗址的年代为距今10500—9700年。这是河北省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对于探索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农业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北福地遗址分三期。一期发现有灰坑、房址和祭祀场地等遗迹。房屋分布密集,在平面布局上有一定规律,应属于史前原始村落遗址。发现的遗物以直腹盆和支脚为典型器物组合,还发现陶刻面具。经14C 测定,一期的年代为距今8000—7000年。二期发现房址、灰坑等遗迹。房址为半地穴式,陶器有圜底釜、红顶钵、支脚、小口双耳壶等。二期的年代距今7000—6500年。三期发现有灰坑和石器制造场地遗迹,出土遗物以石器和 陶器为主。石器以石斧为大宗,陶器有钵、豆、罐等。北福地一期文化遗存与燕山以北兴隆洼文化和冀南地区磁山文化年代大体相当,在文化面貌上存在较多联系,因此成为研究燕山南北和冀中南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重要环节。

哑叭庄遗址分龙山、夏家店下层、西周、东周四个时期。龙山时期灰坑可分为圆角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三种,出土遗物可分为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牙角器、蚌器等。陶器以泥质陶居多,占68%。陶色以灰陶为主,次为红褐陶和磨光黑陶,白陶甚少。施加纹饰的器物约占 90% 以上,夹蚌陶器均为素面。纹饰以绳纹为主,其中以弦断绳纹最多,篮纹和方格纹次之。篮纹一般为竖行或斜行,有少量横篮纹,方格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菱形三种,此外还有凹凸弦纹、附加堆纹及乳丁纹等。磨光陶数量也不少。主要器类有缸、瓮、罐、甗、鬲、圈足盘、 豆、盆、碗、器盖、杯、壶、陶拍、纺轮、网坠、陶环等。从陶系及基本器物组合所发映的文化面貌看,其与后岗二期文化、雪山二期、大城山遗址龙山文化遗存应属同一个大的文化范畴,但又有其鲜明的自身特征。如:甗的甑部除有其它类型常见的深腹盆形外,还有其它类型不见或少见的罐形;各型、式鸡冠耳罐数量众多,及深腹鬲、小口双耳球形腹瓮、磨光泥质黑陶三足奁、有肩穿孔石刀等,均为哑叭庄一期遗存的自身特征。

2冀南区域

主要遗址有武安磁山、牛洼堡、西万年、东万年、城二庄、赵窑,永年石北口、邓底、台口,磁 县界段营、下潘汪,峰峰义西,邯郸龟 台,临城补要村,沙河高店,大名赵鸭窝等。

冀南地区考古学化序列如图三。


3冀东区域

主要发现有迁西东寨、西寨遗址,迁安安新庄遗址,滦县后迁义遗址等。前三处遗址分别与燕山以北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相对应,年代相近,文化面貌相似。后迁义遗址早期属于龙山时期文化遗存,文化性质与龙山文化哑叭庄类型极为相似。

4冀西北区域

主要有近年发现的康保兴隆遗址、尚义四台遗址、崇礼邓槽沟梁遗址,以及早期发现的阳原姜家梁遗址、蔚县三关遗址等。

前三处遗址是近年新发现的以尖圜底筒形罐和施麻点纹、网兜纹小平底筒形罐为主体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兴隆遗址早期房址呈圆形,中期房址呈圆角长方形、方 形,圆角长方形房址内有方形石板灶,并发现有室内居室葬。兴隆遗址早期年代测定为距今 8300—7600年,二期与四台遗址年代为距今 7600—7100 年。这几处遗址的文化性质既不同于内蒙古中东部赤峰的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又区别于西部的老官台文化和半坡文化,是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为探索冀西北地区新石器早期文化源流及其居民的生业方式、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资料。邓槽沟梁遗址发现龙山时期板筑城墙遗迹,这是目前河北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城墙建筑遗存。

姜家梁遗址发掘总面积1600平方米,共发掘房址9座,清理墓葬78座。房址都是方形半地穴结构。多数房址四壁经过烧烤,居住面平整、坚硬,似经夯砸,有的地面则经过烧烤。墓葬可分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和洞室墓 两类,以前者为大宗,后者数量很少。葬式均为仰身屈肢葬。墓葬以单人葬为主,合葬仅有两例二人葬,两例三人葬。合葬墓的葬式也都是仰身屈肢葬,除一座墓墓主是平行放置外,其余合葬墓的墓主都是上下垂直叠压放置,并且严格地执行着仰身屈肢葬式。出土遗物种类有陶器、石器、玉器等,以陶器为主。陶器器类有盆、豆、瓢形器、钵、高足杯、纺轮等,以盆、豆为基本组合。石器有石锛、石铲等,玉器有玉猪龙。姜家梁墓葬与内蒙 古赤峰大南沟墓地在墓葬分布排列、墓葬形制、葬式及随葬品方面均有相同或相近之处,陶罐、钵等与雪山一期相关器物有相近之处,而洞室墓这种葬制则来自西北地区。因此,姜家梁遗址及其墓地的发现对研究冀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 5000 年前后)文化面貌特征以及与东北、西北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河北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存多分布在燕山南北两麓、太行山东麓地带。其中以阳原泥河湾盆地最为集中,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早、中、晚期文化遗存,并且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发现了人类骨骼化石,这为探索东方人类尤其是晚期智人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在泥河湾盆地于家沟、燕山南麓 的玉田孟家泉、太行山东麓的涞水北边桥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细石器文化遗存,一些细石器呈现出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特征,而且一些细石器如楔形石核、细石叶等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用到新石器时代中期,这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找到了一 把钥匙。随着于家沟、南庄头及北京怀柔转年等遗址 1 万多年前陶片的发现,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河北省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考古学大门将被我们这一代人打开。

河北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较为复杂,总的来看,冀中、冀南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脉络比较清晰,目前已经建立起冀中、冀南新石器早、中、晚期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但有些学术问题,如磁山文化与后岗一期文化、后岗一期文化与庙底沟文化的关系尚不清楚,庙底沟文化东进的路线、影响范围还不确定。冀东区域虽然做过东寨、西寨、安新庄等遗址的考古工作,其考古学文化与燕山以北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的发展同步,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却是一片空白。在西寨遗址的祭祀性遗存中发现了女性石像,但考古报告中没有报道,该祭祀性遗存或与原始宗教有关,或类似于红山文化祭祀遗存。这些问题还仰赖于我们去解决。冀东北承德区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起来,是一片空白,在承德周围,内蒙古赤峰的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频繁有重要考古发现,这不得不令河北考古界同仁深思,踏入这片处女地一直是河北考古人的心愿。冀西北的张家口区域,被苏秉琦先生称为东西文化交错、北方文化南下的“三叉路口”,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面貌错综复杂,承上启下的1万年前的于家沟遗址、9000 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在这一区域被发现,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重大课题有可能从这里得到突破。此外,邓槽沟梁遗址夯土城墙、龙山文化时期区域性中心聚落城址的发现,也为探索中华文化演进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转自:河北考古)

相手蟹是深水还是浅水养

龙井茶叶品牌排行榜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