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外,驿道边,马帮和驮夫从时光深处走来。他们背负着打包好的沉重茶叶,奋力跋涉于崎岖艰险的山道上……溯青衣江而上,来到曾是西康省会的雅安,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组关于茶马古道的雕像。
古人云:“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能与扬子江水媲美的蒙顶山茶,自然非同凡响。我们决定趁着秋阳暖照的好天气,去雅安的蒙顶山走走。此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距雅安市区十余公里。其山势北高南低,呈带状分布,逶迤跌宕,绵延不绝。
走进蒙顶山所在的小镇,放眼秋收后的原野,到处茂林修竹,小桥流水,阡陌纵横,橙黄橘绿。镇子上摆满了橘子、柚子、柿子、梨子、核桃、板栗等,琳琅满目,瓜果飘香。镇子外,蒙顶崔嵬,高出天外,云缠雾绕,秀绝川西。关于蒙顶山的得名,《九州记》有明确记载:“蒙山者,沐也,言雨露蒙沐,因以为名。”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蒙山为“西蜀漏天”。
进得山来,随着山势不断增高,山路开始陡峭起来。来到上清峰半山腰时,海拔已从数十米升至千米。向西远眺,山影绰约,如梦似幻;向东俯视,原野平畴,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更奇妙的是,群山呈“五峰环列”布局,我们所在处为上清峰,其左为菱角峰、灵泉峰,右名甘露峰、玉女峰,似信徒匍匐于脚下,若莲花盛开于秋阳,真的是蒙山献瑞、五峰呈祥了。
慕名访茶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举首东望时,片片茶园从眼前铺展开去,茶园里堆碧叠翠,蔚为壮观。蒙顶山的种茶历史源远流长。传说夏朝时大禹治水青衣江,曾登临蒙顶山,至今山中塑有一尊雕像,以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茶也因此有“禹贡蒙山”之称。西汉时期,这里就开始了人工种茶。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茶入贡皇室,有雷鸣、雾钟、雀舌、鸟嘴、白毫等诸多茶品。唐宪宗时,蒙顶茶已成为进贡最多的一种茶。《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西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此外,蒙顶茶也是川滇藏民族同胞喜爱的“边茶”。宋神宗特诏:“专以雅州名山茶易马,不得他用。”蒙顶茶成为西北、西南地区茶马互市的专属商品,并由此走进茶马古道的厚重历史。
我们满怀崇敬之心,徜徉在红叶掩映的景区,探访诸多古茶遗迹。幽深神秘的古蒙井,载入史册的皇茶园,以及民间传说中的石麒麟、宝墙等,把蒙顶悠久独特的茶文化多姿多彩地展现在眼前。
许是要让我们领略“蒙”字的内涵,山中细雨不时光顾,似深闺佳人,含蓄内敛,不胜娇羞。它们多情温婉,缠缠绵绵,如丝如缕,飘忽不定,似云似雾又似风。它们深爱这片美丽的山川,用心给茶园挂上朦胧的雾帘,给蒙顶五峰戴上神秘的面纱。我想,蒙顶茶之所以质优香远千年不衰,与它们所处的千米海拔,与温和湿润的气候不无关系。是上天赐予的高山云雾、茂林幽谷,造就了这方风景这方茶。
茶与禅紧密关联。茶园环绕中,坐落着多座千年古刹。山中还有座天盖寺,创建于汉代,重修于宋代,占地8000平方米。寺院中间为明代石柱大殿,系蒙茶祖师吴理真结庐种茶处,塑有吴大师全身坐像。相传2000多年前,甘露普慧禅师吴理真“携灵茗之种,植于五峰之中。高不盈尺,不生不灭,迥异寻常”。以之泡茶,“味甘而清,色黄而碧,酌杯中,香云罩覆,久凝不散”。据说久饮此茶,可健脾开胃,清心安神,故有“仙茶”的美誉。蒙顶茶与峨眉白芽齐名,属不须发酵的蜀中绿茶,春夏时节采摘新鲜芽叶,经过高温杀青、三揉三烘而成。我们去时错过了采茶制茶时节,不能目睹传统茶叶的制作技艺,不免遗憾。
乘兴登临蒙顶山最高峰、海拔1456米的上清之巅,极目苍茫大地,尽赏秋水长天,可见峨眉、瓦屋、周公诸山,横陈天际,缥缈依稀,如梦似幻,令人神往。环顾上清四边的山峰,层峦叠嶂,起伏错落,红叶点缀,颇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走进山巅天盖寺,拜过蒙顶茶祖师之后,山中僧人安排我们进入茶室。在一个大大的“禅”字前落座,僧人为我们摆上茶盏,加入茗茶“甘露”,再铜壶轻点,逐一斟上。揭盖赏之,只见茶叶纤细修长,嫩绿润泽;茶汤黄而微碧,宛如琥珀。细心品味,清香醇厚,沁心润脾,唇齿留香。这便是久负盛名的“蒙顶甘露”了,今得品尝,实属有幸。此刻,水雾携着茶香袅袅升起,氤氲了我们的视线,心也随之安宁澄净了。
坐拥香茗,遥对群山,驰怀纵目,心旷神怡。犹喜天盖寺四周,簇拥着若干千年银杏,形成一片古银杏群落,无不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在明媚秋阳与凛冽秋霜的交互作用下,青绿的叶片开始华丽蝶变,金黄绚烂,焕彩夺目。
四川·雅安“采摘品秋果 红叶映雅味”之旅
线路简介:多姿多彩是雅安秋季的真实写照。蒙顶山上的千年古银杏树、宝兴神木垒的高山草甸和野花、夹金山上的彩林、天全喇叭河的红叶……为雅安的秋天增添了色彩。每年10月中下旬是雅安彩林最佳观赏期,金灿灿的黄、漫山遍野的红,俨然一幅秋日画卷。
行程路线:名山区蒙顶山→宝兴县东拉山→宝兴县硗碛藏寨·神木垒→宝兴县夹金山→芦山县禾茂田园→天全县二郎山·喇叭河→汉源县花海果乡→石棉县三索窝→石棉县蟹螺堡子
最佳旅游时间:8月—11月
(作者:仲夏;编辑:杨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