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核雕是将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日,记者走进“西海岸核雕”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洪刚的工作室,一探核雕艺术的魅力。
精雕细刻让桃核“活”起来
一走进工作室,记者就被玻璃展柜里陈列的核雕作品所吸引,这些作品主要以桃核雕刻为主,从十二生肖到人物、山水,形态各异、惟妙惟肖。
此时,管洪刚正在桌前仔细地挑选桃核。“这些桃核已经放置了4年多,可以用来作为核雕的原材料了。”管洪刚介绍道,他主要以雕刻桃核为主,“与橄榄核、核桃相比,桃核质地更加坚韧、不易损坏,但桃核的纹理较复杂,且孔洞多,所以雕刻难度也比较大。要根据纹理去雕刻,避开孔洞,这样才能雕刻出精品。”
管洪刚介绍:“好的桃核取决于桃的品种,我一般选用咱当地人常吃的永莲蜜桃,并且要秋季成熟的桃,因为秋天的桃不离核,这样的核结实。桃买回来以后,要经过去果肉留核、刷洗、阴干等程序,处理好的桃核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沉淀,至少沉淀一年以上,才不会出现开裂等现象。”
“这是我2020年的作品,以桃核雕刻,再经过拼接而成。”管洪刚指着摆放在工作室的核雕作品《一品清廉》告诉记者。随后,记者拿起放大镜观察,竟能看到荷叶上的脉络,足见雕工的精细。管洪刚说,除了核雕,他还雕刻玉石、木头、贝壳等物件。
管洪刚于2000年正式成立核雕工作室,2018年获青岛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9年被评为“西海岸核雕”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21年10月荣获“青岛市手工艺大师”称号,2021年12月荣获西海岸新区第三批“民间传统技艺人才”称号。20多年以来,管洪刚不断创新,立志把核雕发扬光大,让核雕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三代传承练就核雕技艺
出生于1979年的管洪刚是黄岛街道盐滩社区居民,他从小受家庭熏陶,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早些年,我爷爷、父亲都会核雕,主要是雕刻桃篓等小件,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管洪刚说,他自小跟随爷爷学习核雕技艺。因为热爱核雕,小时候的管洪刚经常为了雕刻一个小物件,一坐就是大半天。
“核雕创作需要有主题思想,体现作品的意境和情趣。核雕不同于绘画、雕塑,可以随心所欲,也有别于根雕。”管洪刚说,“核雕是利用大自然的奇妙,用果核的天然纹理去塑造艺术。雕刻的过程,也是与大自然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静谧,感觉周围的一切都静下来了。”
管洪刚介绍,核雕大致分为六个步骤:原料的选择与处理、起稿、打胚、雕刻、打磨、抛光。在雕刻之前,要确定好作品的主题,构思出作品的间架结构。“比例、布局很重要。比如一个人物,他的身体向一边倾斜,那么需要在另一边雕刻上树或者花草等,以达到整体布局的均衡。”管洪刚说道。
管洪刚的代表作品有很多。2018年5月,他的核雕作品《荷塘月色》在第十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创意奖金奖;2019年4月,作品《摇篮梦》在第十一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2020年7月,作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第十二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上荣获山东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匠心坚守老手艺焕发新生
“管老师的雕工很不错,这是我前不久找他定制的一个手串。”前来取件的张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纯手工制作的东西,找管洪刚定制核雕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这是前几天有人定的一个平安锁,这个物件看着简单,其实也有一定难度。”管洪刚拿出刚刚雕刻完成的龙图案的平安锁介绍说,果核的创作空间有限,对雕刻技法的要求极高,“由于桃核上的这些纹路纵横交错、深浅不一,所以雕刻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一般雕刻这样一件平安锁大概需要两天时间,有时候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忙,不能长时间坐下雕刻,需要的时间还要更长些。”
“这些是我用的刻刀,有平口、斜口的,有大的、小的,用处各有不同。”管洪刚拿出了这些年陪伴他的“宝贝们”,一个个细数它们的用途。记者数了一下,单是他放在工作室的刻刀就有十多把,这些刻刀的手柄都已被磨得十分光滑。
“核雕创作需要雕刻者的灵感,要培养灵感,就得多外出采风。”谈及创作灵感,管洪刚表示,多去接触大自然,收集自然界的素材丰富大脑,创作时就可以从大脑中精选可用的元素,从而合成一件佳作。
这些年,管洪刚还经常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学校展现核雕技艺,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我始终热爱着核雕,愿意用一生去守护它、传承它、发扬它。”作为“西海岸核雕”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洪刚肩负着传承的使命,坚守着中国传统手工艺人的匠心。
(编辑:L,本文由西海岸发布制作,来源于观海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