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曼龙鱼鉴赏网

揭秘民国八大普洱茶庄:百万级号级茶的秘密

08-05

揭秘民国八大普洱茶庄:百万级号级茶的秘密

福元昌号、龙马同庆号、乾利贞宋聘号、同兴号、敬昌号……对现代而言,这些号级茶,是拍卖会上动辄百万的古董茶之王。


但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民初,这些号级茶背后的茶庄,都曾是叱咤风云的时代弄潮者,今天,晓松就来好好盘点下,民国时期最鼎盛的八大普洱茶庄。

首先,茶友们需要明确茶庄的概念,这篇文章所指的茶庄,不是路边零售茶叶的茶铺,也不是可以喝茶聊天的茶馆,而是收茶制茶,且使用自家商标的茶企。

洪记茶庄

民国时期勐海地区最有代表性的,是洪记茶庄,它背靠着当时的顶级商号洪盛祥,大老板是腾冲董家,早年靠石璜和大烟起家,背景十分过硬。


而洪记茶庄的创办也很巧合。1923年,英国人在缅甸修建的公路和铁路通车,勐海茶销往西藏和印度的路程缩短,商业眼光敏锐地腾冲董家,决定在勐海兴建茶庄。

当时的勐海人口稀少,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听老一辈的勐海人说,夜里甚至会有饿极了的老虎和豹子进来叼人,几乎是一派蛮荒景象。


此外,茶叶资源丰富的勐海,在民国前一直处于车里宣慰司的自治范围中,被地方贵族牢牢掌控,在当时汉人想在勐海经商难如登天。


因此,虽然勐海茶叶品质高产量大,但当时只有两家茶庄,一家是在1910年,由石屏籍汉族商人张棠阶,创办的恒春茶庄(岳父为缅甸大土司,地方不敢刁难)。


另外一家是后来由李云生创建中的云生祥茶庄,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大茶庄,这两家的规模都不算大,资金也远不如洪记茶庄充足。

因此,当洪记茶庄仗着总号的充足资金,裹挟而来之时,就已经是勐海规模最大的茶庄了,一开始是两盘灶生产(可以理解为两条生产线)同时制作茶叶。


形成优势后,直接增加到六盘灶同时生产,主要生产班禅紧茶,也就是销往西藏地区的紧压茶,有时还会生产方茶。


此外,基于总号的战略布局和资金优势,洪记茶庄还在印度的加尔各答,缅甸的景栋和仰光等主要销售地区,分设公司或者办事处。


通过这种方式,洪记茶庄用体量优势和价格优势控制了部分茶叶市场,并以此打压其他勐海茶庄,没过几年,洪记每年的产量就多达四五千担。

这种以势压人,形成降维打击的商业行为,使其他大资本也涌入勐海做茶,比如鹤庆张家的思茅恒盛公,和各地的强盛势力等等。


到了1937年,勐海的茶厂已经多达20余家,其中做得最大的洪记,每年的产量已经多达近万担,这个规模在当时已经是最顶尖的那一批了。


紧接着的就是抗战时期,由于日本占据缅甸铁路公路勐海失去了交通优势,洪记茶庄被迫转移到印度大吉岭,继续生产紧压茶,1949年建国前夕,洪记携资金迁入缅甸,从此音讯不显。

可以兴

可以兴,是号级茶中最出名的之一,当年由玉溪人周丕儒(尊称周文卿)一手创建,并将其发扬光大。


1914年,周文卿只是一个当地厘金局的小办事员,当时负责押运一百担官盐运往勐海,年轻的他估计不会想到,自己要在这里开启一段普洱茶的生涯。


完成押运后,看到勐海丰富茶叶资源的周文卿,又在当地收购了300多担散茶,运到思茅后小赚了一笔,尝到甜头后,之后周文卿都会时不时地做点茶叶生意。


1925年,感觉时机成熟的周文卿,创办了自己的可以兴茶庄,又筹备了两年,可以兴茶庄开始请制茶师傅设灶做茶了。


在投入生产的第一年,可以兴茶庄就把自己生产的茶全部卖了出去,其中近百担圆茶卖给了李云生,还有近300担紧茶卖给了洪记。

赢得开门红后,可以兴在之后的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发展,虽然在发展最鼎盛时,可以兴也不是勐海做得最好的,但它的创始人周文卿,却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


周文卿为人大方,又很讲江湖义气,对于茶叶生意,从来都是拿得起也放得下,都说同行是冤家,但他经商多年,却结交了很多兄弟朋友。


周文卿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在政局动荡时,还曾多次介入调解当地政府和广西籍叛军的矛盾,他的仗义广受社会各界的认可,还被推举为勐海(时称佛海)商会主席。

在身居高位后,周文卿继续践行自己的公益理念,他看到很多小茶庄被大商号挤压生存空间,就和和李拂一合作创办了“佛海茶业联合贸易公司”。


把大大小小的茶庄联合起来后,他又在销售上牵桥搭线,帮助他们把紧茶卖到了印度的葛伦堡地区,使其摆脱了洪记和思茅恒盛公等大茶号的剥削。


帮助同行走出困境后,周文卿还大力支持社会基建,他先是在客流量巨大的商街上兴建了30多间“门面房”,然后用每月收来的房租兴办学校。

此外,他还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建立起设施先进的“佛海近代图书馆”,佛海医院”,还投资组建了地区银行和电业公司,大大改善了边境人民的生活质量。


1942年,日军炮轰云南,周文卿转移到相对安全的澜沧及景谷地区,可以兴茶庄的日常经营受到了一定影响,销售方面也开始走下坡路。


1945年日本投降后,周文卿又回到了佛海,继续经营者自己的可以兴茶庄,直到建国后开始三大改造才停止生产,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乾利贞宋聘号

乾利贞号茶庄,在当时的云南茶叶界,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创办于19世纪60年代,在时间上就比其他同行早很多,发展也相对较好。


在发展早期,乾利贞号主要的产品线是倚邦茶,直到民国时期,乾利贞号和宋聘号合并经营(下称乾利贞宋聘号),市场范围逐渐扩大,才迎来了发展高峰期。


乾利贞宋聘号的文化渊源十分浓厚,这是因为它的经营者是当时声名在外的特科状元——袁嘉谷家族,用现在的话说,这个家族很多人都是清华北大毕业的。


如果有茶友到过云南的石屏县文化广场,可能就会知道那里树有一个主牌坊,上面写着“云根文彩”这个大字,而这就是当年茶帮昆明总部,求袁嘉谷提来的字。

乾利贞宋聘号在当时的社会地位也很高,清末时期,负责经营乾利贞的是袁嘉猷(袁嘉谷三哥),就曾是云南商务总会的帮董,而且还有很高的话语权。


而到了1913年,乾利贞的经营权转由袁嘉璧(袁嘉谷亲弟)接手,同时,他也是当地茶帮的总管,还兼有石屏商务分会总理一职,可以说是黑白通吃的大佬级人物。


坐拥这么多大腕,乾利贞的商业眼光也很高远,他把总号设在四通八达的铁路枢纽蒙自,还在易武、思茅和昆明等主要销售地区设立分号,主营利润更高的普洱茶出口生意。

时至今日,在香港的各大拍卖行和藏家眼中,乾利贞宋聘号都是古董茶中价格最高的那一批,很多新加坡富人也以收藏乾利贞号和宋聘号为荣。


2011年,印有“乾利贞宋聘号”宝瓶如意商标的蓝标宋聘号,拍出了300多万元的天价,而且从这两年的行情来看,可能还会有升值的潜力。


保存至今的蓝标宋聘号级茶,见证过那段时代的风华雪月,也是我们了解那个号级茶时代的的桥梁和瑰宝。

同庆号茶庄

同庆号可能不是当时做得最好的那一批,但绝对是资历最老的那一批。早在光绪十年(1884年),石屏的某位刘姓茶商就创办了同庆号(曾用名福来祥)。


清朝末年,刘家的一个男儿迎娶了易武土司的女儿,而那位土司也没有儿子来过继他的权利,因此很多特权都被刘家继承了。


仗着政治上的诸多特权,刘家在商业上大获成功,还在石屏县兴修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宅院,面积大到建国至之,被选为当地的县医院都绰绰有余。


1924年,福来祥的总经理刘鹤年(名嗣曾),担任云南总商会帮董一职,代表的是刘家乃至整个茶帮的利益,这又大大促进了同庆号的发展。

同庆号当年出名到什么程度?假冒产品就是一个侧面证明,早在民国之初,昆明的茶叶市场就出现了仿制的同庆圆茶,这在所有茶号中都属首例。


截止建国之前,整个易武能做到用自有品牌还不愁销量,同时还能兼顾外包制茶生意的茶号,只有三家,而同庆号正是其中之一。


在最近几年的古董茶拍卖中,同庆号圆茶的平均拍卖价格,是所有第二等茶中最高的,仅次于乾利贞号和宋寅老号,其在当时的实力也可见一斑。

雷永丰号

如果说同庆号,是民国时期易武一众茶庄中的无冕之王,那同一时期的思茅地区,也有一个与其实力不相上下的茶号,那就是雷永丰号。


石屏人雷逢春,在年轻时创办了雷永丰号,此后多年,雷逢春反复更改了很多次茶号名称和牌印,这种行为在经营上很犯忌讳,由于缺乏史料,具体原因我们特不得而知。


据考证,雷永丰号的曾用名主要有:春华祥、广发祥、泰丰祥、雷朗号、双印雷朗号和新春老号等,1916年生产的饼茶,内飞和大票还加印有鹤王商标,据说是为了防伪。

和同庆号相似,雷永丰号的政界背景也比较深厚,1912年,思茅推举第一届商会会长,雷逢春顺利当选,之后雷恩溥(雷逢春长子,曾任县令)还担任过云南商会副会长。


虽然有相关背景,但雷家从不仗势欺人,而是靠口碑经营,他家的茶会做得比其他人重,还只收一样的钱,货真价实的产品使其广受好评。


民国初年的思茅地区,雷永丰是所有茶庄中做得最好的,不过除了普洱茶外,雷家还在昆明经营有规模很大的川烟生意,日子过得很是红火。

复春和

在这篇文章介绍的几个茶号中,复春和可能是茶友们相对陌生的一个,但如果说到鹰球牌,狮球牌等名字,很多人可能就比较熟悉了,这两个商标正是复春和旗下的。


1925年,大理喜洲白族商人尹聘三,创建了公司复春和(注意不是茶庄),主要经营药材,烟草,土产等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1937年,复春和公司得到当地豪商董澄农的大力扶持,迎来黄金发展阶段,一跃成为喜洲四大家之一,茶叶生意也越做越大。


商标上,复春和生产的紧茶为狮球牌,沱茶为鹰球牌和金钱牌,而小饼茶则使用了富贵根基图。技术上,复春和严格选取原料,为此还雇佣了大量人力拣选茶叶。

而复春和赖以发展的根基,其实是良好的企业形象,首先,复春和很重视产品售后,如果茶叶在运送途中磕碰受潮,那即使买主不知情,也会及时召回。


其次,复春和很热衷于社会公益,下关和喜洲的电站,喜洲图书馆、喜洲中学、喜洲医院等基础设施建设,背后都有复春和出资的身影。


因此,复春和在很多地区都有口皆碑,尤其是在云南丽江和四川宜宾等地区,复春和的茶叶价格都很高,是仅次于永昌祥的第二梯次之首。

恒丰源

如果说其他几家有名的茶号,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方豪商的背景。那恒丰源茶庄,就是村民出资,人多力量大的典范。


1912年(即民国元年),景谷纪家村民纪襄廷,与他人合伙创办了恒丰源茶庄,总号地点就设在小景谷街,算是一众茶庄中起点比较低的。

1919年,恒丰源茶庄认为时机成熟,在昆明的南正街设立分号,正式开始销售普洱茶,之所以这么晚才开始大力推广,主要是因为之前的产能跟不上。


在以前,景谷是没有茶叶资源的,1880年纪家为推广茶叶,以身作则地在塘房山培育了近几十万株茶树,上行下效,当地村民也纷纷栽种茶树,自此荒野变茶园,僻壤成富土。

永昌祥的沱茶打开市场后,景谷也开始仿造沱茶,不过在制作工艺和原料选取上,景谷沱茶和下关沱茶都有一定的差异。


规格上,景谷沱茶每筒四枚,下关沱茶每筒五枚;用料上,景谷沱茶比下关沱茶低一个等级;生产上,恒丰源以散茶为主,景谷沱茶为辅。而永昌祥则恰恰相反。

宝森号

说了这么多各地茶庄,好像漏掉了昆明,实际是哪个好菜不怕迟,作为省城的昆明,在茶叶界一直有位扛把子级的“人物”,那就是宝森号茶庄。


1871年,李裕生(又名李楷,号子端)创办了宝森号茶庄,而这个茶庄不仅创立得早,而且起点也很高——带有半官营性质,时称省宝森号茶局。

宝森号的老板李裕生也很厉害,他是从九品衔的官员,别看行政级别不高,但当时的官吏愿意弃官从商,本就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在成立初期,滇省宝森号茶局还担任了一项重要任务:制作贡茶,它主要负责到茶山收购最优质的茶叶,押送到昆明后再重新分拣,压制好后送往京城。

除了贡茶外,宝森号还有多条产品线,如五子圆茶、七子圆茶、普洱方茶和大龙团茶等等,沱茶兴起后也开设了相关产品线。


在清末民初的那段时期,宝森号一直在茶叶界享有超然的地位,1909年,甚至还在京城设立了一个庆森隆的分号。

可惜好景不长,1916年,由于年老体衰,宝森号的创始人李裕生,被迫辞去了芦茶帮在总商会的帮董一职,没有上边撑腰,宝森号艰难了很多,人心也慢慢散了。


1918年,在北分号无以为继,庆森隆掌柜李苏仲(李裕生幼子)回返昆明,在当地创办公益茶行,与宝森号分道扬镳。


少当家离开后,宝森号的核心班底,后来也都出走大半,比如创办义兴昌号的骆受之、创办复春茶庄的宋锡五、创办宝龙茶庄的汪汝清和汪汝义兄弟等等。

从清朝末年的土司割据,到民国初年的资本入局,到抗战时期的艰难岁月,再到建国后的公私合营,这些茶庄所上演的,是一出出的历史时代剧。

比熊好养吗?优缺点有哪些哪种犬图片

宠物猫领养要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