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曼龙鱼鉴赏网

从小处着眼,洞察大世界

04-10

从小处着眼,洞察大世界

——杨瑞生的微雕书画作品

原载《山东画报》1985年第二期

撰文 叶又新

杨瑞生先生在万竹园举办个人微雕艺术展现场致辞(1988年)

微雕书画工艺,唐代已有高手。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里有一段记载,大意是: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一管笔。笔管两头半寸高的范围内刻《从军行》画卷各一幅,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每一情节刻《从军行》诗两句,似非人功。其细微程度,可想而知。清乾隆年间,钱塘丁敬身在石章上镌刻的印跋,往往多至二、三百字。清末江都于啸轩,在象牙上雕刻文字,迳寸间能刻千字。这种工艺发展到现代,所刻字画更趋细微,但著名作者仍屈指可数。

鼻烟壶 武梁祠画像 《车马出行图》 王羲之《兰亭序》 1979年春

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师杨瑞生,十二岁开始刻笔管文字。六年后改变传统刀法,艺益精进,为京沪同行所推崇。在此基础上,他又潜心钻研微雕书画,勤学苦练书法、画法和刀法,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他在牙石小片、插屏、镇尺、鼻烟壶等器物上刻的诗文绘画,细微精巧,刀刀见笔,布局得体,从微小中可见大幅书画的气韵,一九六四年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老艺人之称号;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都受到了观众的赞誉。

欧阳修《秋声赋》 高7.1mm宽4.3mm (1987年刻/字数528)

微雕书画并非易事。以微雕书法为例,整篇文字的章法和每一个字形缩小的程度,作者要先有意念,然后以刀代笔,逐字刻出。笔划细如毫芒,既不容起稿,也不能全凭目力,主要依靠指端神经末梢的灵敏感觉操刀直刻。苟有一笔之败,一字之误,或行距不匀,或整篇结构欠佳,都必须全部磨去重刻,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此中甘苦,观赏者是很难体会到的。

燕子石 鼻烟壶 一九八二年国庆节于泉城 杨瑞生刻

由于象牙来源有限,一九七九年开始,杨瑞生改用本省出产的琅琊石、燕子石、金星石、红丝石以及蒙古出产的叶腊石作为微雕材料。他审材施艺,微雕书画与优质佳石之美相得益彰,为发展这门工艺开辟了新的途径。泰山经石峪石坪上刻的《金刚经》是我国最大的“石经”。杨端生最近在二十小片叶腊石上镌刻的全部《论语》,首尾连贯,宛如一气呵成, 可以说是现存最小的“石经”。前者是大字鼻祖,后者是小中之最,同样是艺术构思领异标新的成果。

一颗大米粒大的象牙,竞容长诗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象牙米刻唐诗一首 一九八二年壬戌之秋作于泉城 杨瑞生时年六十有六

父亲杨瑞生在传授女儿杨宝敏微雕艺术

在杨瑞生的影响下,他的女儿杨宝敏也掌握了微雕艺术。

这是杨宝敏的作品。

《山东画报》1985年第二期 封二

玛氏旗下宠物食品品牌

宠物加盟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