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曼龙鱼鉴赏网

姑苏晚报上的我与碧螺春茶的故事

03-02

姑苏晚报上的我与碧螺春茶的故事

江南出名茶。杭州西湖的龙井,苏州洞庭的碧螺春。

说起碧螺春茶,我曾经被记者抓拍人像作为活动专摄,刊登在苏州报纸~姑苏晚报上,有幸还安排到报纸版面瞩目位置。

图5、活动中,我在闻茶品香

就这样,我登上了姑苏晚报。于是,我和碧螺春茶有了更别样的缘。由于认知有限, 就浅浅地说一说碧螺春茶叶吧。

茶友们都知道,太湖碧螺春茶产于江苏苏州太湖之滨的洞庭山。 由太湖洞庭山地区茶农创制于清代康熙年间。(具体民间传说与许多故事我就不重复冗述了)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洞庭碧螺超凡脱俗的高雅品质

洞庭山分东、西两岛,苏州市民习惯上称呼东山、西山。

东山是一个宛如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

开车欣赏清晨的东山,左边民居,右边太湖

与东山相隔几千米的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

黄昏时分的西山岛

二岛区域气候温和,辽阔的太湖水面,使这里空气湿润、林深树密,花果树覆盖率在30%左右,长年云雾缭绕,四季花果飘香,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碧螺春茶作为中国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 “四绝” 闻名中外。碧螺春茶外形卷曲如螺,茸毫外露,银绿隐翠,细嫩紧结,有着许多与其他名茶不同的特点。

炒制好的碧螺春茶

我平时喝碧螺春茶的习惯:泡茶时,水温烧至85℃左右,先将烧好的水倒入透明玻璃杯中,然后再放入茶叶 ,仍能沉于杯底。

片刻细观:水色清浅,碧叶缓缓舒展身姿,白绒翩然似雪花飞舞,清香袅袅袭人,细品回甘,堪称名茶极品。

刚泡好的碧螺春茶,清浅幽幽,白毫升腾

此时,记忆中的闸门也缓缓打开,找出我幸好留存着当年拍摄报纸的照片。

岁月荏苒,时光回到2011年3月22日,我和朋友一起随着苏州摄影家协会活动,去西山参加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活动。过程中,在西山缥缈峰山脚下贡茶院寻古探幽,实地观赏了茶叶采摘、挑拣,炒制,出品后品茶等环节的细节,对碧螺春茶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可能我在闻香识茶时神情专注,所以记者抓拍了我一个特写(报纸图片2合影中也有我,周围其实有好多人,记者先生的长枪还是很厉害的) 当天我的特写就被登载到姑苏晚报茶文化活动版面的中间位置。姑苏晚报那真是非常抬举我啊

图4,神秘的“禅茶”表演。 图6、陈艳青父亲表演炒茶技艺。 图7、市民们争先恐后泡碧螺春茶品尝

那天活动中还有奥运举重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58公斤级冠军)陈艳青的父亲演示主炒茶叶 ,他的照片就刊登在我右边。

谈到炒制茶叶,就要特别介绍一下碧螺春茶采摘与炒制特征:

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采得早,二是摘得嫩,三是拣得净。碧螺春茶采摘时间较早,一般在谷雨前后、清明前采摘。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然后回来经过挑拣后再加工。

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自珍

清明后采摘的茶苏州人习惯称其为“炒青”,顺便提一下,苏州众多老茶客对炒青茶,那也是情有独钟的,也许是更经久耐泡的缘故吧!

碧螺春茶炒制的特点: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时要做到:“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

梅盛每称香雪海, 茶尖争说碧螺春

有一个小知识点分享:碧螺春茶以白绒著称,有些外地仿冒茶就将白绒做的过于浓密。需要注意的是,正宗碧螺春茶的白绒匀称细微,仔细对比还是能一眼识别真伪的。

碧螺春茶的苏州气息确实令人心动。记得看到有朋友叹词:“一杯碧螺春,随风至姑苏。”

阳春三月,新茶即将上市, 品一杯碧螺春,如饮江南好春色......

文原创,图片其中几张来自网络,侵删

金丝楠木种子

黄花梨木图片颜色